新聞資訊
NEWS風機塔筒吊裝現場,智能攝像頭搭載著AI“火眼金睛”緊盯著作業現場;荒漠戈壁上,鋪裝機器人邁著精準的步伐鋪設光伏板;光伏板陣列間,紅外無人機如同熟練的“體檢醫生”,細致排查著質量隱疾…… 在公司新能源項目工地上,一項項數字智能技術大顯身手,為項目高質量履約注入強勁動力。
云端鷹眼 筑牢安全防線
新疆天山北麓風電項目現場,一節節塔筒正有序吊裝。360度旋轉的高清智能攝像頭,像一只警惕的獵鷹,目光銳利地“鎖”住每一個作業環節。
“嘀 —”安全監管部的電腦屏幕突然亮起紅光,一條預警信息精準彈出:“Y530機位吊裝作業區發現未規范穿戴反光衣人員”。這條信息僅用短短數秒就傳到AI平臺中樞。
這套“5G+AI”智慧安防體系,是新能源事業部為風電場裝上的“數字鷹眼”。視頻監控系統借著5G網絡的高速低延遲特性,通過高清攝像頭,將風機吊裝作業的每個細節、人員移動的每條軌跡,實時傳送到智能分析平臺。AI圖像識別與機器學習算法則像個經驗豐富的安全員,快速識別出未規范穿戴安全裝備、違規操作等行為,讓風電項目建設全程處于“智慧監護”之下,織就了一張全天候、無死角的安全生產防護網。
智能戰隊 提升建設效率
云南保山光伏項目的嵩山峻嶺間,一架架無人機展開“空中測繪”。它們憑借激光雷達與高精度測繪技術,在復雜地形中靈活穿梭,快速完成場地三維建模,精準規劃光伏板陣列布局。
河北井陘、云南伍寨等大型山地光伏,無人機化身“空中奇兵”, 貼著近乎垂直的巖壁掠過,每架次精準運送20公斤光伏支架配件,像穿針引線般將物資送抵半山腰的作業點,有效解決山地運輸難題。
內蒙古達拉特旗光伏項目現場,智能鋪裝機器人忙得熱火朝天。它輕松拿捏重約30公斤的光伏板,1小時完成80—100塊光伏板鋪設任務,綜合作業效率可達同等人工的4倍以上,有效解決了人工安裝光伏板耗時長,勞動強度大的難題。機器人以高精度智能感知和強大的視覺大模型算法為核心技術,實時“感知”工地條件,實現三維視覺定位Z值誤差小于2毫米,送板角度誤差小于0.5度。這些散布在山地、荒漠的光伏矩陣,成了數字技術與綠色能源交融的生動注腳。
無人機運維 激活電站新潛力
安慶巨網光伏電站的清晨,搭載紅外熱成像儀的無人機開始了 “體檢飛行”。熱成像鏡頭穿透光伏板表面,將隱裂、熱斑等內部故障以溫度異常點的形式清晰呈現,為皖南運維光伏項目部提供精準的“診療報告”。而在銅陵羅家寨、池州青陽等光伏電站,配備智能清洗裝置的無人機正進行“空中清潔”,高壓水霧系統高效清除表面污染物,單臺設備單日可完成10000平方米以上的清洗工作。
智能化運維帶來的效益立竿見影:皖南運維光伏檢修項目部故障排查準確率提升至98%,維修響應時間縮短60%;光伏發電站經智能清洗后,光伏板發電效率平均提升8%-12%,每年可多發電量超300萬度電。這些數字背后,是新能源項目從建設到運營的全周期智慧化升級。
從天山腳下的風電預警到長江之濱的光伏運維,新能源事業部以“智”為引擎,讓機械化換人、自動化減人、智能化無人的轉型路徑愈發清晰。在創新、綠色、數智、融合的發展理念指引下,新能源項目建設正以高質量履約的實際行動,描繪著數字時代綠色發展的精彩畫卷。




